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分不同类型,急性多由感染等引发起病急有耳痛等症状,分泌性主要耳闷等与咽鼓管障碍有关,慢性多由急性迁延而来有流脓等表现,病因有感染、咽鼓管障碍等,症状各有特点,诊断靠耳内镜等检查,治疗依类型而异,儿童易患需预防,成人要治相关疾病调节气压。
一、定义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等不同类型。
二、分类及特点
(一)急性中耳炎
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常见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游泳时呛水致细菌侵入、擤鼻不当使病原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等,起病较急,症状有耳痛、听力下降、耳鸣,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主要表现为耳闷、听力减退,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如咽鼓管堵塞、气压变化等可导致中耳腔出现积液,患儿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易烦躁等。
(三)慢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可出现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表现,病情反复,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三、病因分析
(一)感染因素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或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是引发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炎症。
(二)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更易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如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可堵塞咽鼓管,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增加中耳炎发病风险;成人若存在鼻腔鼻窦疾病(如鼻炎、鼻窦炎)也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
(三)其他因素
游泳时污水进入中耳、乘坐飞机时气压变化等也可能诱发中耳炎。
四、症状表现
(一)急性中耳炎
典型症状为耳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患儿可能因耳痛哭闹不安;伴有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若感染严重可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耳闷胀感、听力减退,可伴有耳鸣,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慢性中耳炎
表现为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流脓,脓液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可伴有臭味,鼓膜多有穿孔,听力不同程度下降。
五、诊断方法
(一)耳内镜检查
通过耳内镜观察鼓膜情况,急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充血、膨隆,分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内陷、积液征(如鼓膜呈琥珀色、有液平面等),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及中耳腔黏膜病变。
(二)听力测试
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等,可评估听力损失情况及中耳功能,分泌性中耳炎多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鼓室压力图呈B型或C型等。
(三)实验室检查
若考虑细菌感染,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六、治疗原则
(一)急性中耳炎
以控制感染为主,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耳痛,注意休息、多饮水。
(二)分泌性中耳炎
可采取改善咽鼓管通气的措施,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及咽鼓管黏膜水肿,对于积液较多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等。
(三)慢性中耳炎
急性发作时需控制感染,局部可用抗生素滴耳液,对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中耳有病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因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更易患中耳炎,需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呛水、不正确擤鼻等行为,若出现耳痛、听力异常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减少对听力的影响。
(二)成人
成人需积极治疗鼻腔、咽喉部疾病,避免耳部外伤,乘坐飞机、潜水等可能导致气压变化的活动时可通过吞咽、咀嚼等动作调节中耳气压,降低中耳炎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