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病因主要是致病菌感染等,表现为全身和局部症状,诊断结合表现和血常规等,治疗包括一般、抗生素、对症等;慢性多由急性反复发作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诊断依病史等,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患扁桃体炎各有注意事项。
一、扁桃体炎的定义
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口咽部,左右各一。
二、急性扁桃体炎
(一)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病毒感染也可引发,如腺病毒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等,上述病原体容易侵入扁桃体而致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扁桃体炎。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幼儿可能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等表现。
2.局部症状:主要为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融合成片。
三、慢性扁桃体炎
(一)病因
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有咽痛,有异物感,有时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打鼾、吞咽困难等。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如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这是由于隐窝内细菌毒素被吸收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
四、扁桃体炎的诊断
(一)急性扁桃体炎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咽痛、高热、扁桃体充血肿大等,结合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即可诊断。
(二)慢性扁桃体炎
主要依据病史,如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病史,结合局部检查可见扁桃体慢性充血、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隐窝口有干酪样栓状物等表现来诊断。
五、扁桃体炎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扁桃体炎
1.一般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
2.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滴注)。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
(二)慢性扁桃体炎
1.非手术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也可局部使用含漱液等。
2.手术治疗:对于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和吞咽、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等情况,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年龄一般建议在5岁以后,但也要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对于幼儿,由于其扁桃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手术需谨慎。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扁桃体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时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降温等。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扁桃体炎时,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可能发展较快,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扁桃体局部情况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扁桃体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如局部治疗为主,必要时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