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正常仍可能患肝癌,其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等有关,有高危因素人群需早期筛查,乙肝或丙肝患者要抗病毒、避饮酒等,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要减少接触、定期检查,有肝癌家族史人群要加强健康管理、定期筛查及关注身体异常
一、肝功正常仍可能患肝癌
肝功正常并不意味着不会得肝癌。肝癌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并非仅由肝功能是否正常单一因素决定。例如,一些早期肝癌患者,肝脏的代偿功能较好,可能在肝功能检查时仍显示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存在肝癌病灶。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肝炎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某些化学毒物)、遗传因素等。即使肝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若存在上述高危因素,仍有患肝癌的风险。
(一)肝炎病毒感染因素
1.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即使乙肝患者肝功能长期正常,病毒仍可能在肝脏内持续复制,逐渐损伤肝细胞,引发肝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几率。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比非感染者高数十倍。
2.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后,也可能在肝功正常的情况下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率较高,长期的病毒感染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不断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的基因不稳定,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二)致癌物质接触因素
1.黄曲霉毒素: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谷物、花生等,即使肝功看似正常,黄曲霉毒素也会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影响肝细胞的DNA修复等功能,从而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可以与肝细胞内的DNA结合,导致基因突变,引发肝癌。
2.化学毒物: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氯乙烯、苯等,也可能在肝功正常时逐渐诱导肝细胞发生癌变。这些化学毒物会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基因表达,使肝细胞出现异常的增殖和分化,最终发展为肝癌。
二、肝功正常患肝癌的早期筛查重要性
由于肝功正常时仍可能患肝癌,因此早期筛查尤为重要。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乙肝或丙肝患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相关筛查。
(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
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肝癌患者血清中往往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癌,一些良性肝病如肝炎活动期等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不过,AFP检测仍是肝癌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一般建议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
(二)肝脏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对于肝功正常的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直径较小的肝癌病灶,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机会。
三、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乙肝或丙肝患者
这类人群即使肝功正常,也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同时,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
如职业接触黄曲霉毒素或化学毒物的人群,应尽量减少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做好职业防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相关的专项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的异常变化。在工作环境中,要严格遵循职业安全规范,使用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有肝癌家族史人群
这类人群虽然肝功正常,但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肝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外,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肝区不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