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起源于喉黏膜上皮组织的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与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因素相关,有不同分型,可通过喉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高危人群需定期喉部检查,儿童喉癌罕见且治疗要谨慎。
一、定义
喉癌是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喉黏膜上皮组织,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会影响喉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发声、呼吸、吞咽等。
二、病因
1.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可损伤喉部黏膜,长期吸烟是喉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喉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
2.饮酒:酒精可刺激喉部黏膜,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喉癌发病几率,酒精与烟草有协同致癌作用。
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某些高危型HPV感染与喉癌的发生相关,尤其是口咽癌相关的HPV阳性喉癌,其发病机制与HPV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影响细胞正常生长调控有关。
4.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芥子气、镍等职业性致癌物质,会使喉部接触致癌物质的机会增加,从而提升喉癌发病风险。
5.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污染物等可对喉部黏膜造成损害,增加喉癌发生可能性。
三、临床表现
1.声门型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血痰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2.声门上型喉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可能仅有咽部不适、异物感等,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吞咽困难、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声门下型喉癌: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肿瘤累及声带时可出现声音嘶哑。
4.跨声门型喉癌:早期症状隐匿,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多种表现。
四、分型
1.声门型:原发于声带的喉癌,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多为高分化鳞癌,生长较慢,转移发生相对较晚。
2.声门上型:原发于喉室以上部位,如会厌、室带、杓会厌襞等,约占喉癌的30%,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3.声门下型:原发于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部位的喉癌,较为少见,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侵犯声带引起声音嘶哑等表现。
4.跨声门型:原发于喉室,跨越声门上区及声门区两个解剖区域的喉癌,其生长方式呈浸润性,早期不易发现,预后相对较差。
五、诊断方法
1.喉镜检查:包括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等,可直接观察喉部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并可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是明确喉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2.病理活检:通过喉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这是确诊喉癌的金标准。
3.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清晰显示喉部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喉外侵犯情况。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准确地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喉部深层结构的显示优于CT。
六、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型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尽可能保留喉部的部分功能。
2.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和辅助性放疗,可单独使用或与手术、化疗联合应用,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可起到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3.化疗:多用于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可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姑息治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危人群:长期吸烟饮酒、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喉部检查,如喉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
2.儿童喉癌:儿童喉癌极为罕见,若发生需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治疗时更需谨慎评估,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充分考虑手术对喉部功能发育的影响以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