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常见手部与腕部疾病,由腱鞘机械性摩擦致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解剖上腱鞘起固定、保护润滑肌腱作用,手部固定重复过度活动致肌腱与腱鞘摩擦引发。常见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在拇指,因手部活动频繁)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与手腕过度活动有关)。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不同人群中儿童少发、女性易患、特定职业人群风险高、有基础病史者概率增加。诊断靠体格检查,如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可摸硬结及弹响,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行压痛及芬克斯坦试验,必要时用超声或MRI检查。
一、解剖基础相关
人体的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有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复、过度活动时,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性变,引起内腔狭窄,这就是腱鞘炎。
二、常见类型及病因
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于拇指,亦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病因多为手部活动频繁,如织毛衣、乐器演奏、长时间用手机等,使拇指的屈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增厚、狭窄,肌腱变粗,从而在屈伸活动时出现弹响或卡顿。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好发于桡骨茎突部位,此处有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通过的腱鞘。常与手腕部的过度活动有关,如长期用鼠标、抱孩子等,肌腱在腱鞘内频繁摩擦,引起腱鞘炎症、水肿,进而狭窄。
三、临床表现
疼痛:局部疼痛是腱鞘炎的常见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病变部位的酸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明显,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例如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拇指屈伸时可感到掌指关节处疼痛。
肿胀:患病部位可出现肿胀,尤其在炎症明显时,局部可见轻度的肿胀隆起。
活动受限:由于腱鞘狭窄,肌腱活动不顺畅,可出现活动受限。如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拇指屈伸困难,严重时患指不能屈伸,出现“交锁”现象;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手腕桡侧活动受限,影响手部的正常活动,如持物、抓握等动作。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腱鞘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因素或手部的过度活动有关,如有些儿童因长时间玩玩具等导致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儿童患腱鞘炎时,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患病手部,及时就医,可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
女性:女性由于手部活动较多,且常从事精细手工劳作等,如织毛衣、做家务等,相对更容易患腱鞘炎。尤其在孕期和哺乳期,身体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肌腱和腱鞘的弹性改变,加上手部活动增加,更易引发腱鞘炎。
长期从事特定职业的人群: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手工工人等,由于手部重复、过度活动,患腱鞘炎的风险较高。这些人群需要注意工作中的姿势,定时休息,活动手部,预防腱鞘炎的发生。
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发生腱鞘炎的概率可能增加,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肌腱和腱鞘的状态,需要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注意对腱鞘炎的预防和监测。
五、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来初步诊断腱鞘炎。例如,对于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医生会按压掌指关节掌侧,可摸到硬结,屈伸患指时可感到硬结滑动,并伴有弹响。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医生会在桡骨茎突处进行压痛检查,有时可触及硬结,同时进行芬克斯坦试验,即患者拇指屈曲,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然后将手腕向尺侧倾斜,若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则为芬克斯坦试验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腱鞘炎通过体格检查即可诊断,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会进行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腱鞘的厚度、肌腱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积液等;MRI检查对于判断腱鞘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也有一定帮助,但通常不是腱鞘炎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