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肿瘤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淋巴结,儿童好发部位有差异)及局部压迫症状(肿大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症状,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易致发病及出现压迫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患者有,类型多样,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有关,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表现略有不同)、盗汗(因机体高代谢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夜间或入睡后出汗多,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症状可能更明显)、消瘦(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长期饮食不规律等人群及儿童患瘤后更易出现)。
一、局部症状
(一)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1.表现:淋巴肿瘤最常见的局部症状是淋巴结肿大,通常为无痛性,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以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较为多见。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早期可活动,随着病情进展,可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变差。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约有60%-80%的患者以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发生机制与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大量增殖,导致淋巴结体积增大有关。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淋巴肿瘤患者中,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也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好发部位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可能更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这与儿童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免疫发育情况相关。
(二)局部压迫症状
1.表现: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时,会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能压迫气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可能压迫肠道,引起腹痛、肠梗阻等表现。以霍奇金淋巴瘤为例,部分患者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及上肢肿胀、颈静脉怒张等。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不良生活方式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可能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导致淋巴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进而更容易出现局部压迫症状。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1.表现:部分淋巴肿瘤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也可为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8℃-39℃甚至更高。发热类型多样,有的患者呈周期性发热,即所谓的Pel-Ebstein热,表现为短期内体温升高,然后自行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例如,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发热症状,其发热机制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等致热物质有关。
2.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患者发热可能相对较急,而老年患者发热可能相对较隐匿。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机体免疫力可能有一定波动,发热情况可能受此影响,但总体机制仍与肿瘤本身相关。
(二)盗汗
1.表现:患者在夜间或入睡后出汗较多,即盗汗。盗汗可能导致患者晨起时衣物被汗水浸湿。这是因为淋巴肿瘤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肿瘤细胞的增殖等活动会消耗机体能量,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盗汗症状。例如,约20%-30%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会出现盗汗现象。
2.病史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本身免疫系统就存在一定异常,患淋巴肿瘤的风险可能增加,同时在出现淋巴肿瘤时,盗汗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其基础免疫状态已经受到影响,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更容易通过盗汗等表现出来。
(三)消瘦
1.表现:患者在短期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体重可在6个月内减轻10%以上。消瘦是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增殖,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可能因疾病导致食欲减退等原因,使得机体摄入的营养不足,从而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在淋巴肿瘤患者中,消瘦较为常见,尤其是晚期患者。
2.生活方式与年龄因素: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营养摄入的人群,本身身体营养储备就相对不足,患淋巴肿瘤后更容易出现消瘦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消瘦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旺盛阶段,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较大,淋巴肿瘤导致的消瘦会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