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肾脏无法正常履行功能致代谢废物蓄积等多系统受累,病因有原发性肾脏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代谢紊乱、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表现,诊断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合血常规、血生化、肾脏超声等检查,治疗方式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和基础疾病治疗,不同人群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方面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CKD)持续进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此时肾脏无法正常履行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功能,致使体内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并出现多系统受累的一系列症状。
二、病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此类疾病可逐步破坏肾小球与肾小管结构及功能,进而发展为尿毒症;
2.继发性肾脏疾病:常见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伤肾脏微血管,引发肾小球硬化等病变)、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实质缺血引发肾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肾脏组织,造成肾脏慢性损伤);
3.遗传性肾脏疾病:例如多囊肾,基因缺陷使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逐渐破坏肾脏结构与功能,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三、主要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相关表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可出现高钾或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患者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呼吸深快等;
2.消化系统症状:早期常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情加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等;
3.心血管系统症状:因水钠潴留及毒素蓄积等,患者易发生高血压、心力衰竭,表现为头痛、心悸、气促、水肿等;
4.血液系统表现: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等,患者多有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还可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5.呼吸系统症状:尿毒症肺炎较为多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6.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期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尿毒症脑病表现。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当eGFR持续低于15ml/(min·1.73m2),且存在慢性肾脏病的基础病因及相关临床表现时,可诊断为尿毒症。同时需结合血常规、血生化(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肾脏超声(可见肾脏体积缩小等)等检查综合判定。
五、治疗方式
1.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借助透析机引出患者血液,经透析器清除代谢废物与多余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需定期至医院进行;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毒素与多余水分,患者可在家中操作;
肾移植:将健康供体的肾脏移植至患者体内,恢复肾脏正常功能,但需匹配合适供体,且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2.基础疾病治疗:对于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继发性因素导致的尿毒症,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以延缓肾脏进一步损伤。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年龄方面:儿童尿毒症多由遗传性肾脏疾病或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引起,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若出现水肿、血尿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老年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治疗中需兼顾各脏器功能,选择适宜治疗方案,且需留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某些继发性病因可能有一定倾向,如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易并发狼疮性肾炎致尿毒症,需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控制;
3.生活方式: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摄入,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病情允许时可进行适度运动以维持身体机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增加肾脏负担;
4.病史方面:有肾脏疾病病史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遵循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停用肾保护药物等,以延缓肾病进展至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