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类,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因多种因素长期炎症破坏致滤过功能下降可发展为尿毒症,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因药物、感染等损伤间质致功能减退可发展为尿毒症;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因长期高血糖损伤微血管致滤过率下降可发展为尿毒症,高血压肾病因长期高血压致肾实质病变可发展为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因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可发展为尿毒症且多见于育龄女性;遗传性肾脏疾病中多囊肾因囊肿压迫破坏肾单位可发展为尿毒症,家族遗传史人群为高危。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多种因素可引发肾小球肾炎进而导致尿毒症,如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激活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肾脏的滤过等正常生理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不断下降,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罹患肾小球肾炎,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部分可能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进而进展到尿毒症;成年人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可能有一定差异,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劳累、熬夜等可能增加肾小球肾炎的发病风险,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过链球菌感染等情况,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更易引发肾小球肾炎并向尿毒症发展。
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可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例如某些抗生素等药物的不当使用可能损伤肾小管间质,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间质的正常结构,长期的肾小管间质性损伤会影响肾脏整体功能,逐步导致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上述不同诱因患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并发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进而向尿毒症方向发展。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包括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等。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后,会出现蛋白尿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硬化等病变逐渐加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患病若血糖控制不良也可能较快出现肾脏病变,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本质差异,但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病程较长的人群是糖尿病肾病进展为尿毒症的高危人群。
2.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进而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病变。随着肾脏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最终发展为高血压肾病引发尿毒症。各年龄人群均可患高血压,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高血压肾病,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患病上无绝对差异,但高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尤其是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波动大的人群更易出现高血压肾病,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长期未得到良好控制的人群是高血压肾病进展到尿毒症的高风险群体。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肾脏时可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炎症、损伤,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病情迁延不愈时会逐步发展为尿毒症。该病多见于育龄女性,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的生活方式中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可能影响病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的人群若病情控制不佳,尤其是肾脏受累明显的患者,较易进展到尿毒症阶段。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会压迫肾脏组织,破坏肾单位,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多囊肾在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期可能就有囊肿形成,但多数在成年后逐渐出现症状,男性和女性发病几率无明显差异,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是多囊肾的高危人群,若不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干预,较易进展到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