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长期疼痛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可致慢性咽炎等长期喉咙痛)和病毒感染(如EB病毒、疱疹病毒感染可致长期喉咙痛);非感染性因素有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干燥环境刺激致长期喉咙痛)、用嗓过度(职业用嗓人群易致慢性咽喉炎长期喉咙痛)、胃食管反流(刺激咽喉黏膜致长期喉咙痛)、咽喉部肿瘤(良性、恶性肿瘤均可致长期喉咙痛,中老年长期烟酒人群需警惕恶性肿瘤)。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发急性咽炎的常见致病菌,若急性期未得到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从而导致长期喉咙痛。研究显示,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慢性咽炎患者,喉咙疼痛会反复出现且持续较长时间。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链球菌感染影响而出现长期喉咙痛情况,且儿童感染后若未规范治疗,发展为慢性咽喉炎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葡萄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可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当感染呈慢性过程时,会导致喉咙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出现疼痛等不适。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其咽喉部黏膜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侵袭,进而引发长期喉咙痛。
2.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会出现咽喉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咽喉疼痛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在青少年群体中,EB病毒感染相对较为常见,若感染后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长期喉咙痛。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EB病毒后,病情更容易迁延不愈,喉咙痛症状持续时间更长。
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咽喉部时,也可能导致长期喉咙痛。例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即使皮疹消退,病毒可能潜伏在神经节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可再次激活,引发咽喉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喉咙长期疼痛。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衰退,感染疱疹病毒后更容易出现病情迁延,喉咙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二、非感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化学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引发长期喉咙痛。例如,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活或工作的人群,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患慢性咽喉炎症导致长期喉咙痛的概率明显高于生活在空气质量良好地区的人群。
干燥环境: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如空调房间长时间开启、气候干燥等情况,会使咽喉部黏膜水分丢失过多,黏膜干燥,容易引发咽喉部的炎症,导致长期喉咙痛。老年人由于自身水分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在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咽喉部干燥不适,进而引发长期喉咙痛。
2.用嗓过度
长期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长时间说话、唱歌,咽喉部肌肉疲劳,声带受损,咽喉部黏膜反复受到刺激,容易引发慢性咽喉炎,出现长期喉咙痛症状。对于这类人群,需要注意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用嗓,否则会加重咽喉部的损伤,使喉咙痛症状持续不缓解。
3.胃食管反流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咽喉部的炎症反应,导致长期喉咙痛。肥胖人群、妊娠女性由于腹部压力增加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情况。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喉咙痛往往在进食后、平卧时加重,患者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饱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从而缓解喉咙痛症状。
4.咽喉部肿瘤
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等咽喉部良性肿瘤,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阻塞咽喉部或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喉咙疼痛,且这种疼痛可能会长期存在。例如,喉部乳头状瘤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喉咙痛、声音嘶哑等症状,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切除肿瘤来缓解症状。
恶性肿瘤:咽喉部的恶性肿瘤,如喉癌、下咽癌等,也会导致长期喉咙痛,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痰中带血、颈部肿块等症状。随着肿瘤的进展,喉咙痛症状会逐渐加重。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若出现长期喉咙痛且伴有上述其他症状时,需要高度警惕咽喉部恶性肿瘤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喉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