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会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致其发展;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因高血糖损伤微血管、高血压肾损害因长期高血压致肾结构功能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因自身免疫攻击肾组织都会引向尿毒症;遗传性多囊肾因遗传致肾囊肿压迫肾实质致肾功能衰竭;年龄增长使肾脏储备功能减退易受影响;长期高蛋白饮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风险;有肾脏疾病家族史、既往有严重肾脏感染或尿路梗阻病史的人群患病可能性高。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破坏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肾脏的滤过等功能,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例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会逐步下降,部分患者会进展至尿毒症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密切相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等结构。
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包括慢性肾盂肾炎等,长期的肾盂肾炎会反复损伤肾小管及间质组织,影响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等,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慢性肾盂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反复侵袭肾脏,导致肾小管间质出现炎症、纤维化等改变,进而影响肾脏的整体功能。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其具体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多元醇途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扩张等病理改变。
2.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进而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病史较长且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肾脏容易受到损伤,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高血压导致肾损害的机制包括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缺血性硬化等,持续的高血压状态破坏了肾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结构。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肾脏时,会引发狼疮性肾炎。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小球、肾小管等受损,病情反复活动会逐渐破坏肾脏功能,最终可能进展为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产生的多种自身抗体有关,这些抗体沉积在肾脏不同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会压迫肾实质,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进入尿毒症阶段。多囊肾的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缺陷导致肾脏出现异常的囊肿形成,囊肿不断增大挤压周围肾组织,影响肾脏的滤过等功能。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出现生理性减退,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下降,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影响而发展为尿毒症。例如,老年人群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上年龄相关的肾脏功能减退,使得尿毒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2.生活方式: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可能加重肾脏损伤;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比如,长期高蛋白饮食会使肾脏过滤过多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加重肾小球的滤过负担,长期下去可能损伤肾小球等结构。
3.病史因素: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尿毒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既往有严重肾脏感染病史、尿路梗阻病史等的患者,肾脏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续发生尿毒症的可能性增加。例如,有家族多囊肾病史的个体,从遗传角度就携带了多囊肾的致病基因,比一般人群更易发展为多囊肾相关的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