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可治疗肩周炎,常用揉法、滚法、拿捏法,各有操作方法与原理;按摩治疗需注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还可与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结合成综合方案,如按摩后功能锻炼能改善活动度,按摩与热敷等物理治疗结合可增强效果,且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比单纯按摩或功能锻炼改善活动度效果好。
一、按摩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手法及原理
1.揉法
操作方法:以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附着于肩部相关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原理:通过揉法可以促进肩部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供应,缓解肌肉紧张。研究表明,揉法能够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氧供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例如,有研究显示,对肩周炎患者肩部进行揉法操作后,患者肩部的疼痛程度有所减轻,肌肉紧张度降低。
2.滚法
操作方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着力于肩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原理:滚法可以深入到肩部肌肉深层,起到松解粘连、疏通经络的作用。其产生的持续力量能够更好地改善肩部肌肉的代谢环境,对于肩周炎导致的肩部肌肉粘连有一定的松解效果。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坚持滚法按摩的肩周炎患者,肩部的活动度会逐渐增加。
3.拿捏法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肩部的肌肉,如三角肌等部位。
原理:拿捏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肌肉组织,通过机械性的提捏刺激,促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加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同时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研究证实,拿捏法可以调节肌肉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对于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和肌肉紧张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二、按摩治疗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对于儿童,由于其肩部骨骼、肌肉等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一般不建议采用成人的按摩方式治疗肩周炎。儿童肩周炎相对较少见,若怀疑儿童有肩部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而对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肩部组织退变,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肩部损伤。中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按摩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
2.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按摩治疗肩周炎的影响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不同个体的肩部肌肉发达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男性肩部肌肉相对发达,按摩时可能需要稍大的力度,但仍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女性肩部肌肉相对较薄弱,按摩力度要轻柔一些,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生活方式因素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缺乏运动的人群,在按摩治疗肩周炎的同时,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按摩后,应适当进行肩部的功能锻炼,如钟摆运动等,以巩固按摩效果。而对于经常从事肩部剧烈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在按摩治疗肩周炎时,要结合其运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并且在按摩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肩部损伤。
4.病史因素
如果患者有肩部骨折史等病史,在进行按摩治疗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肩部评估。对于有肩部骨折愈合不良等情况的患者,按摩时要避开骨折相关部位,防止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二次损伤。对于有肩部严重炎症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如肩部化脓性炎症等,不适合进行按摩治疗,应先进行抗炎等相应治疗。
三、按摩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方案
1.与功能锻炼结合
按摩后进行肩部的功能锻炼可以进一步改善肩部的活动度。例如,患者在经过按摩放松肩部肌肉后,进行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缓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这种功能锻炼与按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恢复肩部的正常生理功能。研究表明,按摩配合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按摩或单纯功能锻炼。
2.与物理治疗结合
可以将按摩与热敷等物理治疗结合使用。先进行热敷,通过热传导使肩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快,然后再进行按摩,这样可以使按摩的效果更好。热敷可采用热水袋热敷等方式,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之后再进行按摩操作。物理治疗与按摩相结合,能够从多个方面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