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是听觉系统感音神经病变或功能异常致耳内或颅内有异常声音的主观症状,病因包括内耳神经病变、噪声暴露、耳部疾病、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耳内或头部鸣响、可能伴听力下降、眩晕、精神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耳部及听力学检查,需与传导性、客观性耳鸣鉴别,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儿童出现需排查耳部情况且用药谨慎,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和身体状况,有基础病者需控基础病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定义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存在异常声音的主观症状,其本质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病变或功能异常所引发的耳鸣表现。
二、病因
1.内耳神经病变:年龄增长导致内耳神经退化、内耳血管病变影响神经血液供应等,均可引发神经性耳鸣。例如,随着年龄增加,内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神经传导功能下降,易出现耳鸣。
2.噪声暴露: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作场所的噪音、长时间佩戴耳机等,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及神经纤维,从而诱发神经性耳鸣。
3.耳部疾病:某些耳部疾病可导致神经性耳鸣,如梅尼埃病,其病理改变涉及内耳膜迷路积水,影响内耳神经功能;突发性聋患者在听力下降的同时常伴随耳鸣症状,多与内耳毛细胞及神经受损有关。
4.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神经性耳鸣,像高血压可导致内耳血管痉挛、供血不足;糖尿病会引起内耳神经纤维变性,影响神经传导,进而出现耳鸣症状。
三、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自觉耳内或头部有持续或间歇性的鸣响,声音性质多样,可为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听力下降,表现为对声音的敏感度降低、听不清言语等;若耳鸣伴随眩晕,可能提示内耳或前庭神经病变,如梅尼埃病患者常同时出现耳鸣与眩晕;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烦躁、焦虑等精神症状,这与耳鸣长期困扰导致的心理压力有关。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耳鸣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音调特点、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是否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等其他症状,同时了解患者的耳部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史、噪声暴露史等。
2.耳部检查:包括外耳道检查以排除外耳道耵聍栓塞等情况,鼓膜检查观察鼓膜形态是否正常。
3.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可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及频率特性,神经性耳鸣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声导抗检查:用于评估中耳功能,排除中耳病变导致的耳鸣。
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如听性脑干反应(ABR)、耳声发射等,可更深入地了解内耳及听神经的功能状态。
五、鉴别诊断
需与传导性耳鸣鉴别,传导性耳鸣是由于外耳道、中耳病变阻碍声音传导引起,通过耳部检查发现外耳道或中耳有病变即可区分;还需与客观性耳鸣鉴别,客观性耳鸣可被他人听到,多由血管或肌肉等组织的异常振动产生,可通过听诊器等检查发现异常振动源。
六、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
避免噪声暴露,减少耳内刺激。
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耳鸣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因为心理因素可能加重耳鸣症状。例如,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对于部分患者可尝试掩蔽治疗,利用外界声音掩盖耳鸣声,减轻患者对耳鸣的感知。
2.药物治疗: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但儿童需谨慎使用药物,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且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的身体状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神经性耳鸣相对少见,若出现需高度重视,首先排查是否有耳部感染、先天性耳部发育异常等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生活环境、进行简单的听觉训练等方式改善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因内耳神经退化等原因易患神经性耳鸣,需密切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身体状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非药物干预如心理关怀、生活方式调整等尤为重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性耳鸣时,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耳鸣相关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