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起源于上皮组织,发病率高,约占恶性肿瘤80%-90%,大体形态多样,组织学呈巢状排列,免疫组化表达上皮标记,治疗有多种手段,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相对少见,约占1%,大体形态多结节状等,组织学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化表达间叶标记,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与类型分期等有关,不同人群肉瘤治疗需考虑特殊因素。
一、组织来源
1.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上皮组织包括覆盖身体表面及体内各种管腔、囊、腺的内表面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等。例如皮肤癌(起源于皮肤鳞状上皮等)、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等)等多为癌。
2.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等。比如骨肉瘤(起源于骨组织的间叶细胞)、软组织肉瘤(起源于软组织的间叶组织)等多为肉瘤。
二、发病率
1.癌:在恶性肿瘤中更为常见,约占恶性肿瘤的80%-90%左右,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均可发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癌风险,有癌症家族史等病史人群患癌几率相对更高。
2.肉瘤:相对少见,约占恶性肿瘤的1%左右,不同类型肉瘤好发年龄有所差异,如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软组织肉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性别差异相对不似癌那么突出,生活方式对肉瘤发生的影响相对癌来说研究相对较少,但不良生活方式可能间接影响,有某些遗传综合征等病史人群可能增加患肉瘤风险。
三、大体形态
1.癌:多呈菜花状、溃疡状、结节状等,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多不清,常可伴有坏死、出血等改变。例如皮肤癌可表现为局部菜花状新生物,边界不清。
2.肉瘤:多呈结节状、分叶状,质地多较软,似鱼肉状,与周围组织分界相对癌来说相对稍清楚,但也可浸润性生长,部分肉瘤可有出血、囊性变等。例如骨肉瘤常表现为骨组织内的结节状肿物。
四、组织学形态
1.癌:癌细胞形成巢状、团块状排列,称为癌巢,癌巢周围有纤维组织间质分隔。癌细胞具有上皮细胞的特点,如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有时可见角化珠等结构。例如鳞状细胞癌镜下可见癌巢,其中有角化珠形成。
2.肉瘤: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不成巢状,与间质分界不清,肉瘤细胞多呈梭形、圆形等间叶组织细胞形态,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例如横纹肌肉瘤镜下可见原始的横纹肌母细胞等间叶来源细胞。
五、免疫组化标记
1.癌:常表达上皮标记物,如细胞角蛋白(CK)等阳性,不同类型癌可表达特定上皮相关标记,例如腺癌常表达上皮膜抗原(EMA)等。
2.肉瘤:常表达间叶组织标记物,如波形蛋白(Vimentin)等阳性,不同类型肉瘤可表达相应间叶相关标记,例如平滑肌肉瘤常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等。
六、治疗原则
1.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常是早期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完整切除病灶;对于中晚期癌,常需要综合治疗,放疗可局部控制肿瘤,化疗通过药物杀伤肿瘤细胞,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比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差可能更倾向于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有特殊基因靶点的患者可选择靶向治疗。
2.肉瘤:手术也是主要治疗手段,尽量完整切除肿瘤。但肉瘤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相对癌有所不同,部分肉瘤对化疗有一定反应,如尤文肉瘤对化疗较敏感。对于儿童肉瘤患者,需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治疗时要兼顾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器官功能保护;对于女性肉瘤患者,要考虑生育等特殊问题,治疗方案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七、预后
1.癌:预后与癌的类型、分期、治疗等相关。早期癌若能及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癌预后相对较差。不同年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及预后有所差异,年轻患者可能对治疗耐受较好,但部分癌有年轻化趋势,生活方式相关癌如肺癌等,预后还与生活方式干预情况有关,有家族遗传相关癌病史的患者亲属需密切监测。
2.肉瘤:预后也与肉瘤类型、分期等有关。部分肉瘤如骨肉瘤,过去预后较差,但随着新辅助化疗等技术应用,预后有所改善;软组织肉瘤预后因不同亚型而异。儿童肉瘤患者预后受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影响,女性肉瘤患者在治疗中需考虑生育功能保护等对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