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甲肥大是鼻甲受炎症等刺激致黏膜水肿、鼻腔阻塞,常见病因有炎症、过敏等,症状包括鼻塞等,可通过鼻内镜等检查评估,非药物治疗有鼻腔冲洗等,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手术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及特殊病史人群有不同应对方式
一、鼻甲肥大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阻塞。常见病因包括:
炎症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演变成慢性鼻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使鼻甲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起鼻甲肥大,如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的鼻腔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增加鼻甲肥大的发生风险;成年人若患有鼻窦炎等疾病,也容易导致鼻甲肥大。
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发生过敏反应,出现鼻甲水肿,长期反复过敏会使鼻甲组织增生,形成鼻甲肥大,过敏体质者在花粉季等接触过敏原时更易发病。
其他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烟雾刺激鼻腔黏膜,可导致鼻甲肥大;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如孕妇体内激素变化等也可能影响鼻甲黏膜,引发鼻甲肥大。
二、鼻甲肥大的主要症状表现
鼻塞:多为持续性鼻塞,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呼吸,儿童可能表现为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成年人则可能因鼻塞导致嗅觉减退、头痛等不适。
流涕:可伴有流涕症状,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若合并感染,鼻涕可呈脓性。
其他症状:由于鼻塞,患者可能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耳部症状,长期鼻塞还可能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等。
三、鼻甲肥大的评估与检查
鼻内镜检查: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鼻甲的大小、形态、黏膜情况等,是诊断鼻甲肥大的重要方法,能清晰看到鼻甲是否肿胀、增生等,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轻柔进行,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等,可进一步了解鼻腔、鼻窦的结构情况,明确鼻甲肥大是否伴有鼻窦病变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鼻甲肥大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甲黏膜的水肿,缓解鼻塞症状。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冲洗液,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鼻腔黏膜;成年人也应掌握正确的冲洗方法。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甲肥大,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勤换床上用品等,可有效减少鼻甲肥大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因为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加重鼻甲肥大的症状。例如,寒冷季节及时增添衣物,减少因寒冷刺激导致鼻腔炎症加重的风险。
五、鼻甲肥大的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鼻甲黏膜的炎症和水肿,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和使用,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年龄等。
减充血剂:可短期使用缓解鼻塞症状,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减充血剂。
六、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鼻甲肥大患者可考虑此手术,但手术需谨慎评估,儿童由于鼻腔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成年人在权衡利弊后,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该手术方式,术后需注意鼻腔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通过低温等离子技术对鼻甲黏膜进行消融,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鼻腔通气,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但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儿童同样要谨慎考虑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七、不同人群鼻甲肥大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儿童:儿童鼻甲肥大多与感染、过敏等因素相关,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上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规范的鼻腔冲洗等,若需要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成年人:成年人鼻甲肥大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还需考虑其工作和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如长期伏案工作的成年人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因鼻腔不适影响工作状态;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成年人应积极戒烟限酒,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格外谨慎,如使用某些药物可能需要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手术治疗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等,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