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有局部侵犯、转移及全身等多方面表现。局部侵犯可致肠道梗阻、穿孔、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转移包括肝转移可现肝区痛等、肺转移有呼吸道症状、骨转移致骨痛等、脑转移现神经系统症状;全身表现有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
1.肿瘤局部侵犯相关表现
肠道梗阻:结肠癌晚期肿瘤增大可能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研究显示,约10%-20%的结肠癌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肠梗阻症状,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或堵塞,影响肠道内容物的正常通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生肠梗阻的机制相同,但老年患者因肠道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退化,发生肠梗阻时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更仔细评估。对于有结肠癌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上述肠梗阻相关表现应高度警惕。
穿孔:肿瘤侵袭肠壁可能导致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结肠癌穿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较为严重。穿孔可能与肿瘤生长过快,血供相对不足,肿瘤组织发生坏死、破溃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者可能因对肠道黏膜的刺激等因素增加穿孔风险,对于有结肠癌病史且出现突发剧烈腹痛等疑似穿孔表现的患者需立即就医。
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若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如侵犯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表现;侵犯输尿管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出现腰痛、肾功能异常等;侵犯腹壁可引起局部疼痛、肿块等。例如,肿瘤侵犯膀胱时,癌细胞可能直接侵犯膀胱黏膜或压迫膀胱,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发生浸润周围组织器官的表现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出现相对较隐匿,需通过详细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明确侵犯情况。
2.转移相关表现
肝转移:是结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转移灶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转移灶增大可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水等表现。研究表明,约25%-50%的结肠癌患者最终会发生肝转移。肝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至肝脏有关,不同性别患者肝转移后的表现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生理特点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考虑激素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对于有结肠癌病史且出现肝区不适、黄疸等表现的患者应进行肝脏相关检查排查肝转移。
肺转移:结肠癌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肿瘤细胞转移至肺部后,刺激肺部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咳嗽可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咯血则是肿瘤侵犯肺部血管等导致。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者患结肠癌肺转移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及全身的防御机制,影响机体对肿瘤细胞转移的抵御能力。对于有结肠癌病史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的患者需排查肺转移。
骨转移:结肠癌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表现。骨痛是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刺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高钙血症可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骨转移的发生是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并破坏骨组织及相关代谢引起,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本身有一定疏松等情况,发生骨转移后骨折风险可能更高,需注意预防骨折等相关并发症。
脑转移:结肠癌脑转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脑转移是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脑部,影响脑部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相应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脑转移后的症状表现可能因脑部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有结肠癌病史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患者需考虑脑转移可能并进行相关检查。
3.全身表现
消瘦、乏力:晚期结肠癌患者由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原因,常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症状。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会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可能因疾病痛苦、治疗副作用等影响食欲,导致摄入减少,进一步加重消瘦和乏力。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表现,对于此类患者需注重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贫血:结肠癌晚期可能因肿瘤出血、慢性失血等原因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肿瘤侵犯肠道血管引起慢性少量出血,长期积累可导致贫血,不同性别患者贫血表现无本质区别,但女性患者可能因月经等生理因素对贫血的耐受和表现略有不同,老年患者贫血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等心功能相关表现,需关注贫血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发热:部分晚期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也可出现高热。发热原因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继发感染等有关。肿瘤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而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高热等不同表现,对于发热的晚期结肠癌患者需鉴别发热原因,如进行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明确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