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关节疼痛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外伤因素(急性外伤致直接撞击挤压等损伤、慢性劳损致长期重复性动作引发炎症)、关节炎相关(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女性多发、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盐沉积致急性发作)、感染因素(细菌感染致化脓性关节炎、病毒感染致病毒性关节炎)及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内分泌紊乱、肿瘤因素)。
一、外伤因素
1.急性外伤:手指受到直接的撞击、挤压等外力作用时,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骨折或关节脱位等情况,从而引起疼痛。例如运动中手指被球击中、工作时手指被重物砸到等,此类情况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疼痛往往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局部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急性外伤的场景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发生,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或运动意外导致;男性从事体力劳动或高风险运动时发生概率相对较高;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时不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更易遭遇外伤。
2.慢性劳损:长期重复性的手指动作,如长时间打字、弹奏乐器、编织等,会使手指关节反复摩擦、劳损,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受损,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出现关节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在过度使用手指后会明显加剧,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长期积累可能会使疼痛持续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长期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指工作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慢性劳损相关的手指关节疼痛;女性因较多参与手工劳作等活动,相对更易受其影响;有长时间保持同一手指姿势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更高。
二、关节炎相关
1.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手指关节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晨起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过度活动后又会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畸形等。年龄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患骨关节炎的风险相对增加;肥胖人群由于关节承受更大压力,更容易引发骨关节炎导致手指关节疼痛。
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指关节是常受累部位,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通常呈对称性,即双手对应关节同时发病。病情活动期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3.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急性发作时,手指关节会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如刀割样或咬噬样。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女性在绝经后发病风险增加。高嘌呤饮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如长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相关,这些因素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引发关节炎症。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手指关节受到细菌侵袭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后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同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更容易感染。手指局部有外伤史或皮肤破损时,细菌更容易侵入关节引发感染。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手指关节,如病毒性关节炎,可由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引起。一般先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等,随后出现手指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相关病毒,其感染风险与自身免疫力及接触病毒的机会有关,生活在病毒流行环境中、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发病。
四、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除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手指关节,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的表现,如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具体发病风险与自身免疫紊乱的程度及个体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2.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引起关节疼痛,包括手指关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等。多见于中年女性,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甲状腺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3.肿瘤因素:手指关节周围的肿瘤,如骨肿瘤、滑膜瘤等,也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瘤生长会破坏关节组织,引起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局部肿块、活动受限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有肿瘤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