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韧带损伤需先初步处理,包括休息制动、冷敷、加压包扎;然后就医评估诊断,医生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损伤程度;根据程度治疗,轻度保守治疗加康复锻炼,中重度可能手术及术后康复;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采取预防措施,运动前热身、选合适装备、增强踝关节周围力量。
一、脚踝韧带损伤的初步处理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导致脚踝韧带损伤的活动,让受伤的脚踝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负重行走等,防止韧带损伤进一步加重。这是因为继续活动会使受损韧带受到更多牵拉,可能导致韧带撕裂程度加剧,影响后续恢复。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其因疼痛而不自觉地继续活动受伤脚踝,家长需加强看护;对于老年人,本身行动相对迟缓,但也需确保其完全制动,防止因轻微活动造成更严重损伤。
2.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脚踝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例如,研究表明,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组织代谢率,从而减轻受伤部位的肿胀程度。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留意冷敷情况,防止低温对皮肤造成损伤。
3.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脚踝进行加压包扎,适当的加压能够进一步减轻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包扎力度需根据其皮肤状况、肿胀程度等调整,儿童皮肤娇嫩,包扎时更要轻柔;老年人若有血液循环不佳等情况,包扎后要密切观察脚踝颜色等情况。
二、就医评估与诊断
1.医生查体:受伤后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对受伤脚踝进行详细查体,检查脚踝的稳定性、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情况,初步判断韧带损伤的程度。比如通过抽屉试验等检查来评估踝关节前抽屉韧带等的损伤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查体时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安抚以顺利完成查体;老年人可能因关节退变等基础情况影响查体结果判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影像学检查:通常会进行X线检查,初步排除骨折等情况;对于韧带损伤程度的进一步明确,可能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能够清晰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如韧带是否撕裂、撕裂的程度等。儿童进行X线和MRI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老年人若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可能会影响MRI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选择合适检查方法。
三、根据韧带损伤程度的治疗
1.轻度韧带损伤:如果韧带损伤较轻,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继续制动休息,一般需要制动1-2周左右,之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儿童轻度韧带损伤康复时,家长要监督其合理进行康复活动,防止因玩耍等又造成损伤;老年人轻度韧带损伤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关节功能情况适度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关节负担。
2.中重度韧带损伤:对于中重度韧带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韧带修复或重建手术等。术后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康复治疗,康复过程包括早期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的力量训练等。儿童进行韧带损伤手术及术后康复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康复方案需更注重促进正常生长和功能恢复;老年人术后康复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情况,康复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且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等。
四、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制动解除后):当制动开始解除后,可进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由他人协助缓慢活动脚踝,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之后可进行主动的踝关节屈伸活动,患者自己用力进行脚踝的向上勾和向下踩的动作,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儿童早期康复锻炼需要家长协助正确进行被动活动,并且要鼓励儿童积极进行主动活动以促进恢复;老年人早期康复锻炼要缓慢进行,避免因肌肉力量不足等导致再次受伤。
2.中期康复锻炼:随着恢复进展,可进行踝关节的平衡训练,比如站在平衡垫上或平稳的地面上,尝试保持身体平衡,每次训练10-15分钟。还可以进行踝关节的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等进行阻力训练,增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儿童中期康复锻炼可结合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性,让其更愿意参与;老年人进行平衡和抗阻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确保安全,防止摔倒。
3.后期康复锻炼:后期主要进行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性训练,如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慢跑等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的训练。但要注意训练强度逐渐增加,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儿童后期康复锻炼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老年人后期康复锻炼要关注其心血管等整体状况,确保运动安全。
五、预防措施
1.运动前准备:在进行运动前,要充分进行踝关节的热身活动,如进行踝关节的绕环、屈伸等活动,让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做好准备,降低受伤风险。不同运动项目热身方式可略有不同,儿童运动前热身要简单有趣且充分;老年人热身要缓慢轻柔,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2.选择合适装备: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子,如有良好支撑和缓冲功能的运动鞋,能够为踝关节提供更好的保护。对于经常进行运动的人群,要定期检查鞋子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儿童要选择适合其年龄段且舒适、有良好支撑的运动鞋;老年人鞋子要注重舒适和稳定性,减少踝关节受伤几率。
3.增强踝关节周围力量:通过进行如单腿站立、踮脚尖等锻炼来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从而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每天进行一定次数的此类锻炼,长期坚持。儿童进行增强力量锻炼要注意适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长期坚持此类锻炼有助于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减少韧带损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