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脏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病因有病毒感染、酒精摄入、黄曲霉毒素暴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病理分型包括大体病理形态的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及组织学类型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典型,进展期有肝区疼痛、全身症状、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等,诊断方法含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特殊人群有儿童、女性、有基础肝病病史人群、长期饮酒人群的相关情况。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脏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具体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病变,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二、病因
1.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重要病因,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再生,长期反复过程中引发基因突变等,逐渐发展为肝癌。例如,全球约50%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HCV感染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病毒因素。
2.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等有害物质可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促使肝癌发生。
3.黄曲霉毒素暴露: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癌性,可通过干扰肝细胞的DNA合成、修复等过程,诱发肝细胞癌变。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肥胖率的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增加,该病可逐渐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在此基础上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升高。
5.遗传易感性:某些遗传因素会增加个体患原发性肝癌的易感性,如家族中存在肝癌遗传倾向的人群,其基因背景使得他们对致癌因素更为敏感,相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癌。
三、病理分型
1.大体病理形态分型
结节型:肿瘤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直径多在5cm以下,可散在分布或集中在某一区域,结节质地不均匀。
巨块型:肿瘤形成单一的巨大肿块,直径常大于10cm,边界多不规则,中心易发生坏死、出血。
弥漫型:癌组织弥漫分布于肝脏,呈小结节状,分布较均匀,不易与肝硬化区分,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2.组织学类型
肝细胞癌:由肝细胞恶变而来,癌细胞呈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索状,细胞质内可见胆汁颗粒,免疫组化检测AFP等常呈阳性。
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癌细胞呈立方或柱状,排列成腺管样结构,纤维间质较多,AFP通常阴性,CEA等可能升高。
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较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
四、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此阶段肿瘤体积较小,对肝脏功能影响相对较轻。
2.进展期表现
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所致,疼痛部位多与肿瘤所在部位相关,如肿瘤位于右肝顶部,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全身症状:出现乏力、消瘦,这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加上患者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重进行性下降。还可有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消化吸收功能。
黄疸:肿瘤侵犯胆管或引起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表现为全身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样。
腹水:晚期患者可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是由于肿瘤侵犯肝静脉、门静脉,导致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多种因素引起。
下肢水肿:多因腹水形成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流量不足,以及肝功能受损导致钠水潴留等原因,出现双下肢水肿。
五、诊断方法
1.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常用的重要标志物,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约70%的患者AFP升高,但需注意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AFP也可轻度升高,同时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也可辅助诊断。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可作为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能发现肝脏内直径1cm以上的占位性病变,可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血流情况等。
CT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增强CT扫描还可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肝癌的诊断、分期以及与其他肝脏病变的鉴别方面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小肝癌的检出率较高。
3.肝穿刺活检:对于通过其他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的可疑肝癌患者,可考虑肝穿刺活检,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等,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出血等风险。
六、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1.儿童原发性肝癌:儿童原发性肝癌相对少见,但同样与遗传、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等)等因素相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且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女性原发性肝癌:在病因方面,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关注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肝脏的负担变化,以及可能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激素等因素,同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征对检查、治疗的影响。
3.有基础肝病病史人群:如本身患有乙肝、丙肝、肝硬化等基础肝病,这类人群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肝癌相关筛查,包括AFP检测、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肝癌,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4.长期饮酒人群:长期大量饮酒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密切监测肝脏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发生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