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有消化系统、水肿、贫血、高血压等常见症状,相关检查指标中肾功能检查的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常规检查的尿蛋白、血尿,肾脏B超检查的肾脏大小形态等可辅助判断,患有基础肾脏疾病、有家族遗传肾病史、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控制不佳的人群是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肾脏健康。
一、尿毒症的常见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刺激胃肠道所致。例如,一些患者会发现自己吃饭没有胃口,吃一点就感觉肚子饱胀,还会反复出现呕吐情况,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呕吐较为明显,这与肾功能不全导致毒素蓄积影响胃肠功能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会出现拒食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
2.水肿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初期可能表现为眼睑、面部水肿,晨起时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会出现全身水肿。水肿的发生是由于肾脏排泄水分和钠的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比如,有的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脚踝一按一个坑,长时间不消退,这就是典型的水肿表现。不同性别在水肿表现上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下,水肿情况有所不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或久站的人,水肿可能会更明显,需要结合肾功能情况判断是否与尿毒症相关。
3.贫血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一些患者会感觉自己容易疲倦,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comparedtonormalpeople,theirenergylevelissignificantlylower.不同年龄人群贫血表现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高血压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肾脏受损后,会导致水钠潴留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有的患者会经常感到头痛、头晕,测量血压发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不同性别血压升高的表现无特殊差异,但高血压本身对不同人群的靶器官损害不同,如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影响更大。
二、相关检查指标判断
1.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Scr):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肌酐有一定的参考范围,男性和女性略有不同,一般男性血肌酐正常范围在53~106μmol/L,女性在44~97μmol/L。当肾功能受损时,血肌酐会升高。例如,当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上限时,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可能存在尿毒症风险,但血肌酐升高也受到肌肉量等因素影响,比如肌肉发达的人血肌酐可能会略高于正常范围,但如果伴有肾功能其他指标异常,也需要警惕。
尿素氮(BUN):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尿素氮升高可见于肾功能不全,但也受蛋白质摄入量、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影响。比如,大量进食高蛋白饮食后,尿素氮可能会暂时升高,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状况。正常eGFR大于90ml/(min·1.73m2),当eGFR小于60ml/(min·1.73m2)且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伴有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时,提示慢性肾脏病进展到较严重阶段,可能接近尿毒症。不同年龄人群eGFR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eGFR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来判断。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可发现尿蛋白、血尿等情况。尿毒症患者尿常规可能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中红细胞也可能增多。例如,尿蛋白定性检查呈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会超过正常范围(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不同性别在尿常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月经期间留取尿常规可能会影响结果,需要避开月经周期留取标本。
3.肾脏B超检查:肾脏B超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尿毒症患者肾脏可能会出现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比如,正常肾脏长径男性约10~12cm,女性约9~11cm,如果肾脏长径明显小于正常范围,同时伴有皮质变薄等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尿毒症。不同年龄人群肾脏大小略有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但也有其正常范围,需要专业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三、高危人群的重点关注
1.患有基础肾脏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患者。这些患者的肾脏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发展为尿毒症。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蛋白尿持续存在,肾功能会逐渐下降,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尿毒症迹象。不同基础肾脏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如儿童的先天性肾脏疾病可能会更早影响肾功能。
2.有家族遗传肾病史的人群:一些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等,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此类疾病患者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等。比如,多囊肾患者在一定年龄后可能会出现肾脏囊肿增大,肾功能逐渐减退,需要早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尿毒症相关表现。
3.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长期服用如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的人群,肾脏容易受到损伤,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例如,长期自行服用止痛片的人群,肾脏可能会逐渐出现损害,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不同年龄人群对肾毒性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更易受到肾毒性药物的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控制不佳的人群: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累及肾脏,导致肾功能受损,进而发展为尿毒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果狼疮活动累及肾脏,出现蛋白尿等情况,需要积极治疗,监测肾功能,防止进展到尿毒症。不同性别在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发生率和表现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对肾脏的影响机制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