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CT表现包括平扫、增强及其他表现。平扫时病灶大小形态不一,多为低密度,也有等或高密度,边界大多不清;增强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下降呈相对低密度,平衡期多持续低密度;其他表现有子灶卫星灶提示侵袭转移性,血管侵犯常见门静脉等侵犯且是预后不良因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肝病病史患者的CT表现各有特点。
一、肝癌的CT平扫表现
1.病灶大小与形态
肝癌病灶大小不一,小肝癌通常直径小于5cm,大肝癌直径可大于5cm。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也可呈不规则形。在CT平扫上,病灶密度多为低密度,这是因为肝癌组织的细胞密度、血供等与正常肝组织不同,肝癌细胞代谢活跃但血供相对紊乱,导致其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不过也有少数肝癌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等密度肝癌可能是由于肿瘤与周围肝组织密度相近,不易被发现;高密度肝癌相对较少见,可能与肿瘤内出血、脂肪变性等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肝癌的大小和形态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老年患者肝癌的生长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具体表现仍需结合个体情况。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肝癌患者的CT平扫表现差异主要与病因等因素相关,比如男性乙肝相关肝癌可能更为常见,但CT表现上大小和形态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有长期饮酒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肝癌的CT平扫表现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点,但主要还是遵循肝癌本身的密度、大小、形态等规律。有肝癌病史或其他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其肝脏基础状况会影响对肝癌病灶的观察,例如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可能更易出现多灶性病灶等情况。
2.病灶边界
大多数肝癌病灶边界不清,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明显。但也有部分肝癌边界相对清晰,边界清晰的肝癌可能提示肿瘤生长相对局限,包膜形成等情况。不过包膜形成并不是所有肝癌都有的特征,一些分化较好的肝癌可能有不完整的包膜,在CT上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晰。
不同年龄患者的肝癌边界情况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肝脏功能等多方面因素,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边界清晰的情况可能相对稍多,但这不是绝对的。性别对肝癌边界的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肝癌的边界情况同样由肿瘤的生长特性决定。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肝硬化等基础病变可能会影响肿瘤边界的显示,例如肝硬化导致肝实质弥漫性改变,可能使肝癌边界显示不清的情况更为常见。
二、肝癌的CT增强表现
1.动脉期表现
大多数肝癌在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强化。这是因为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动脉期时,对比剂迅速进入肿瘤血管,导致肿瘤密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程度可因肿瘤的血供情况而异,高血供的肝癌在动脉期强化非常显著,密度可高于周围肝实质数倍。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动脉期的强化表现可能受肝脏血管储备功能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肝脏血管储备功能可能下降,动脉期强化程度可能相对年轻患者稍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需结合个体肝脏具体状况。性别因素对动脉期强化表现影响较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饮酒导致肝损伤的患者,其动脉期强化可能会受到肝脏基础病变的干扰。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例如乙肝肝硬化患者,其动脉期强化情况除了与肝癌本身血供有关,还与肝硬化导致的肝内血管重构等因素相关。
2.门静脉期表现
门静脉期时,正常肝实质因接受门静脉供血而明显强化,而肝癌病灶的强化程度迅速下降,表现为相对低密度。这是因为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相对较少,对比剂进入肿瘤后迅速廓清。不过也有少数肝癌可能在门静脉期仍有持续强化或等密度情况,持续强化可能提示肿瘤血供复杂,存在门静脉供血等情况;等密度可能是由于肿瘤强化程度与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程度相近。
年龄因素方面,老年患者由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期的强化特点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例如老年患者门静脉血流可能相对缓慢,肿瘤在门静脉期的强化下降速度可能有变化。性别对门静脉期表现影响不大。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门静脉期表现会受到肝脏整体状况的影响。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如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肝癌病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异可能会因为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3.平衡期表现
平衡期时,肝癌病灶通常持续呈低密度表现。与门静脉期相比,进一步凸显出肿瘤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差异。但同样也存在特殊情况,少数肝癌在平衡期可能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等密度情况可能是由于肿瘤内对比剂潴留等原因,稍高密度可能与肿瘤内成分复杂等因素有关。
不同年龄患者在平衡期的表现差异与肝脏的代谢等功能变化有关。老年患者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可能影响肿瘤在平衡期的表现。性别因素对平衡期表现影响较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平衡期表现受肝脏基础病变影响。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如酒精性肝病基础上的肝癌,平衡期表现会综合肝脏基础病变和肿瘤本身情况来呈现。
三、肝癌的其他CT表现
1.子灶与卫星灶
部分肝癌患者可同时存在子灶和卫星灶。子灶是指主瘤周围出现的小瘤灶,卫星灶则是指距离主瘤较远但在肝内出现的瘤灶。在CT上表现为与主瘤类似的低密度(平扫),动脉期强化等表现。子灶和卫星灶的存在提示肝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倾向。
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等因素,肝癌出现子灶和卫星灶的情况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但具体差异不具有绝对特异性。性别对其影响不大。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酗酒等,其肝癌出现子灶和卫星灶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肝脏整体微环境,促进肿瘤的扩散。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例如乙肝病毒载量高的患者,子灶和卫星灶出现的概率可能相对更高,因为基础肝病会加速肿瘤的进展和播散。
2.血管侵犯
肝癌容易出现血管侵犯,常见的是门静脉侵犯。CT上可表现为门静脉内出现充盈缺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增粗等。另外,也可能出现肝静脉、下腔静脉侵犯,表现为血管内有癌栓形成,血管形态异常等。血管侵犯是肝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患者血管侵犯的发生率和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血管壁弹性等改变可能影响血管侵犯的显示。性别因素对血管侵犯的影响不明显。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脂肪饮食等,可能会影响肝脏血管的状态,增加血管侵犯的风险。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例如丙肝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内环境的改变,血管侵犯的发生率可能较高,在CT上更容易发现血管内的癌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