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与扁桃体在解剖位置、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提示等方面存在差异。解剖位置上腺样体在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扁桃体多指腭扁桃体在口咽部;病因方面腺样体与炎症、过敏相关,扁桃体与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相关;临床表现上腺样体肥大有局部堵塞及全身缺氧表现,扁桃体肥大有局部异物感、打鼾及全身变态反应表现;诊断方法有鼻咽镜等查腺样体,体格检查等查扁桃体;治疗原则上两者均有保守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相关表现及治疗注意事项,过敏体质儿童要注意规避过敏原及规范用药。
一、解剖位置差异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形似半个剥皮橘子,表面有多个纵行沟裂。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等,通常所说的扁桃体一般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左右各一,是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表面覆盖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入形成10-30个隐窝。
二、病因方面的区别
腺样体肥大病因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炎症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例如,有研究显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频繁者,腺样体肥大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少者。
过敏反应可导致局部水肿增生,如过敏性鼻炎患儿,因鼻腔黏膜过敏反应累及鼻咽部,长期过敏刺激易引发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肥大病因
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劳累、受凉等,隐藏在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引发扁桃体炎,反复炎症刺激使扁桃体组织增生肥大。例如,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儿童扁桃体炎易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扁桃体肥大。
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扁桃体肥大的发生,机体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时,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也会参与其中,长期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扁桃体组织增生。
三、临床表现差异
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引起鼻塞,导致患儿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还可因咽鼓管堵塞引起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腺样体肥大还可引起鼻腔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等下呼吸道症状。
全身症状:因腺样体肥大导致慢性缺氧,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长发育迟缓等全身表现。例如,有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患儿身高、体重增长速度可能低于正常儿童。
扁桃体肥大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腭扁桃体肥大时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呼吸不畅,尤其是在睡眠时可出现打鼾,严重者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大的扁桃体还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中耳炎,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及毒素吸收可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
全身症状: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成为病灶,引发全身其他器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银屑病等。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扁桃体肥大患儿在扁桃体切除后,相关的风湿性心脏病等症状有所改善。
四、诊断方法区别
腺样体肥大诊断
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部位,能清晰看到鼻咽部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程度等情况。例如,通过鼻内镜检查可明确腺样体是否呈阻塞后鼻孔的堵塞状,一般可采用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面积占比来初步评估肥大程度。
X线鼻咽侧位片:可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正常比值小于0.6,若比值大于0.7则提示腺样体肥大。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如是否有咽鼓管周围组织受腺样体压迫等。
扁桃体肥大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可见扁桃体大小,一般将扁桃体肥大分为Ⅲ度,Ⅰ度肥大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超过腭咽弓;Ⅲ度肥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为链球菌感染导致扁桃体炎进而引起扁桃体肥大的患儿,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还可进行咽拭子培养,若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区别
腺样体肥大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尤其是年龄较小、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患儿,可采取保守治疗。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存在过敏性鼻炎等相关过敏因素,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等治疗过敏症状,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腺样体可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
手术治疗:若腺样体肥大引起长期鼻塞、睡眠呼吸暂停、反复中耳炎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腺样体切除术,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例如,对于因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的患儿,手术切除腺样体后,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可明显改善。
扁桃体肥大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扁桃体肥大但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儿,可采取保守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使用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等。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明确为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规范,避免滥用。
手术治疗:当扁桃体肥大反复引起扁桃体炎,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并发症时,应在急性炎症消退2-3周后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方式有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等,目前多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例如,对于反复发生扁桃体炎且已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患儿,及时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可有效改善全身状况。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人群:儿童时期是腺样体和扁桃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睡眠等情况,若发现儿童有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对于保守治疗的儿童,要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对于需要手术的儿童,家长要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术后要注意儿童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上要给予易消化的食物,促进伤口恢复。
过敏体质儿童:对于有过敏因素导致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的儿童,要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过敏药物等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于因过敏性鼻炎导致腺样体肥大的儿童,除了使用抗过敏药物外,还可考虑使用鼻腔冲洗等辅助治疗方法来改善鼻腔症状,从而间接缓解腺样体肥大的相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