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自我保护机制下的异常增生现象,好发于膝关节、腰椎、颈椎等部位,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通过保持良好姿势、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预防,特殊人群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
一、骨质增生的定义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它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下出现的异常增生现象。正常情况下,骨骼表面是光滑平整的,当关节软骨退变、损伤,或者关节长期受到磨损、劳损、外伤、炎症等刺激时,机体就会启动修复机制,在骨骼的边缘等部位形成骨性的增生突起,这些突起就是骨质增生。
二、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及相关因素
1.好发部位
膝关节:长期行走、跑步、负重等运动或劳动方式的人群,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出现骨质增生。例如经常进行体力劳动的人群、运动员等,膝关节软骨磨损相对较快,更易引发骨质增生。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骨代谢,也会增加膝关节骨质增生的风险。
腰椎:长期久坐、伏案工作、弯腰劳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腰椎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容易退变,椎间隙变窄,椎体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刺激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升高,这与腰椎长期的慢性劳损和退变有关。
颈椎:长期低头工作、使用电子设备(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的人群,颈椎长期处于前屈姿势,颈椎间盘退变,颈椎椎体间稳定性变差,容易导致颈椎骨质增生。尤其是长期从事文案工作、IT行业等人群,颈椎骨质增生较为常见。
2.相关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关节等组织会发生退变,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质增生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老年人是骨质增生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修复能力下降,骨骼的退变过程加速。
性别:在一些部位的骨质增生上,性别有一定影响。如前面提到的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出现膝关节骨质增生等情况。一般来说,女性在特定生理阶段(如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骨代谢失衡,相对更容易出现某些部位的骨质增生。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骨质增生的重要诱因。像长期重体力劳动会使关节过度磨损;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相关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稳定性降低,增加骨质增生风险;缺乏运动则会使骨骼、关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下降,也易引发骨质增生。
病史:有既往关节损伤史、关节炎症史等的人群,发生骨质增生的几率相对较高。例如曾经有过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由于关节稳定性受到影响,后续关节软骨磨损加速,更容易出现膝关节骨质增生;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炎症的患者,炎症长期刺激关节组织,也会促使骨质增生的发生。
三、骨质增生的临床表现
1.疼痛:骨质增生部位如果刺激周围的神经、肌肉、软组织等,就会引起疼痛。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可能会在行走、上下楼梯时感到膝关节疼痛,休息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疼痛;颈椎骨质增生如果压迫到神经根,会导致颈部疼痛,同时可伴有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与骨质增生的严重程度、刺激周围组织的程度等有关。
2.肿胀:骨质增生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肿胀。比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时,膝关节周围可能会有肿胀现象,触摸时可感觉到局部组织有肿胀感,皮肤温度可能会稍有升高。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肿胀以及骨质增生对关节活动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例如腰椎骨质增生可能会影响腰部的活动,使患者弯腰、转身等动作受到限制;颈椎骨质增生严重时会影响颈部的活动范围,导致转头不灵活等。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比如长期膝关节骨质增生导致活动受限,相应的腿部肌肉可能会出现废用性萎缩;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时,可能会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等较为严重的症状。
四、骨质增生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病变部位的压痛情况、关节活动度、有无畸形等。例如检查膝关节骨质增生时,会按压膝关节周围,查看是否有压痛,检查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增生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边缘的骨质增生情况,能够明确增生的部位、范围等。例如腰椎X线片可以观察到腰椎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形态;膝关节X线片能看到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具体表现。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质增生,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骨质增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比如颈椎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根、脊髓等结构的压迫情况。
MRI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质增生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关节软骨、韧带、神经等的受累情况。对于判断骨质增生是否引起了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水肿等有重要意义,例如膝关节MRI可以了解膝关节骨质增生时半月板、交叉韧带等的状态。
五、骨质增生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1.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久坐时要保持腰部挺直,椅子要有合适的高度,使双脚能平放在地面;站立时要收腹挺胸,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这样可以减少关节的异常受力,预防骨质增生。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适合的运动有游泳、快走、慢跑等。游泳是一种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能锻炼全身肌肉,同时又能起到关节活动的作用;快走和慢跑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对膝关节等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造成关节损伤。
合理饮食:保证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骨骼的健康,预防骨质增生相关的骨骼退变。
2.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老年人骨质增生较为常见,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剧烈运动,防止关节过度磨损。女性绝经后要注意补钙,预防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骨代谢紊乱引发骨质增生等问题。儿童和青少年一般较少出现骨质增生,但如果有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情况,也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良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导致关节损伤,进而引发骨质增生相关问题。对于有既往关节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关节检查,密切关注关节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体力劳动者要合理安排工作强度,避免长时间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活动身体,放松关节和肌肉,预防骨质增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