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是肝脏受多种因素损害致形态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常见病因有感染、药物毒物、酒精、自身免疫、遗传代谢等,临床表现涉及代谢、合成、解毒、分泌胆汁等功能障碍相关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肝功能不全的定义
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受到多种致病因素的损害,导致其形态结构破坏和(或)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肝脏具有代谢、合成、解毒、分泌胆汁等重要功能,当发生肝功能不全时,这些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原因,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引起病毒性肝炎,进而导致肝功能不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相关病毒,若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可能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肝脏功能;成年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若未及时有效治疗,也易发展为慢性肝炎,逐步出现肝功能不全。
细菌感染也可能累及肝脏,如肝脓肿等情况,细菌产生的毒素等可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正常功能。
2.药物及毒物因素:
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发肝功能不全。例如一些抗结核药物,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若有长期自行服用各类药物且不遵医嘱的情况,增加了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不全的风险。
毒物接触也是重要病因,如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长期摄入后会损害肝脏;工业毒物、农药等接触过量也可能引起肝功能不全,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从事化工行业接触相关毒物的人员,需格外注意防护以避免肝功能受损。
3.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初期可能是酒精性脂肪肝,若继续发展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从而引发肝功能不全。有长期大量饮酒生活方式的人群,其肝脏长期受到酒精的持续损害,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几率明显增高。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进而可引起肝功能不全,这种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均可能发生,女性相对可能有一定的发病特点,但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
5.遗传代谢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肝功能不全。例如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铜代谢障碍,过量的铜在肝脏等器官沉积,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功能,儿童时期可能就会出现相关症状,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逐渐发展为肝功能不全。
三、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糖代谢障碍,可出现血糖异常,如低血糖或高血糖,这是因为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肝功能不全时糖代谢失衡。不同年龄人群在出现低血糖时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出现哭闹、多汗、精神萎靡等,成年人可能表现为心慌、手抖、乏力等。
蛋白质代谢障碍,可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出现水肿等表现,因为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蛋白,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时,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2.合成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的人群,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后不易止住,增加出血风险。
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感染表现各异,儿童可能频繁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成年人则可能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
3.解毒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对氨的解毒能力下降,血氨升高可引起肝性脑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表现。肝性脑病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时的表现及预后有所不同,儿童肝性脑病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影响更大。
对药物、毒物等的解毒能力下降,使得体内药物或毒物蓄积,加重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损害。
4.分泌胆汁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可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黄疸的程度可反映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在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本质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
四、肝功能不全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指标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等。ALT、AST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受损;TBil、DBil、IBil升高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Alb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障碍等。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肝功能指标范围有所差异,例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与成年人相比有其自身特点,需要参考相应年龄段的正常范围来判断。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出现问题。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有助于明确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不全,不同感染状态下标志物表现不同,对于判断病情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肝硬化等改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超声检查的操作和图像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肝脏超声表现与成年人有差异。
CT或MRI检查,对于发现肝脏的细微病变、评估肝脏结构等更为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血管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如是否存在肝脏肿瘤、肝硬化等。
五、肝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若为病毒性肝炎引起,根据病毒类型等情况可考虑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如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核苷类似物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患者病情等多方面因素,不过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方案。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首先要停用可疑肝毒性药物,然后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酒精性肝病则需严格戒酒,同时进行营养支持等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黄疸患者,可使用利胆药物等改善黄疸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需采取减少氨产生和吸收等措施进行治疗。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补充凝血因子等进行对症处理。
六、特殊人群肝功能不全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功能不全时,由于其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用药时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脏有明显损害的药物,尽量选择对肝脏影响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肝功能不全可能影响其营养代谢等,进而影响生长。
2.老年人:老年人肝功能不全时,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肝功能不全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且不加重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的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病情变化时更要及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关注其整体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3.孕妇:孕妇出现肝功能不全时,治疗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要在保障孕妇肝脏功能稳定的同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综合权衡治疗方案的利弊,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