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其他途径等。
1.血液传播
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如纹身针、穿耳孔工具)是主要风险。
2.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丙肝的母亲在分娩时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但概率较低(约5%)。母乳喂养一般不传播,但若母亲乳头破损且婴儿口腔有伤口需谨慎。
3.性接触传播
性行为传播风险较低,但存在黏膜破损、多性伴侣或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如HIV)时,感染概率会显著上升。
4.其他途径
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或医疗操作中意外针刺伤,也可能导致传播。
丙肝无疫苗可预防,日常需避免高危行为(如共用针具、无保护性行为),就医时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消毒。若曾有输血史、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建议主动检测丙肝抗体及RNA,早发现早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