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是指肾脏体积缩小、形态发生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当出现肾萎缩时,意味着肾脏组织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常见原因有长期慢性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疾病持续损伤肾脏细胞和组织,导致正常肾单位逐渐减少,肾脏结构被破坏,最终体积缩小。此外,肾动脉狭窄、肾积水等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引起肾脏缺血、缺氧或长期受压,也会使肾脏逐渐萎缩。肾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水肿、贫血、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肾脏的排泄和内分泌功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堆积,引发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肾萎缩对健康危害较大,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或本身患有慢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应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一旦发现肾萎缩,要及时前往医院肾内科就诊,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