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腰椎引发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腰椎椎体。
其发病机制是结核杆菌通过血液传播到达腰椎,在局部定植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等病理改变。该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继发于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患者常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钝痛,劳累或咳嗽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同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进展时,可能出现脊柱后凸畸形(驼背)、活动受限,甚至压迫神经导致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显示骨质破坏或寒性脓肿)和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血沉加快)。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异烟肼、利福平等。严重病例需手术清除病灶,术后仍需规范用药。早期干预预后较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或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