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与扁桃体炎虽同属上呼吸道疾病,但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原则存在本质差异,药物不可混用。口腔溃疡多由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低下或局部刺激引发,治疗以促进黏膜修复、抗炎镇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B/C、口腔溃疡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通过形成保护膜、刺激细胞再生缓解症状。
扁桃体炎则主要由细菌(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吞咽剧痛及发热,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手术干预。部分口腔溃疡药物(如含氯己定的含漱液)虽能局部消炎,但无法穿透扁桃体深层组织杀灭病原体,对细菌性感染无效;而抗生素对口腔溃疡的维生素缺乏性损伤亦无治疗作用。
因此,患者若出现咽痛、发热等扁桃体炎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使用针对性药物,避免因误用口腔溃疡药物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