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和针灸治疗。
1.中药内服
根据不同的证型用药。如湿热内蕴型,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肛门灼热等,常用芍药汤加减;脾胃虚弱型,可见大便溏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等,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肝郁脾虚型,有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胸胁胀闷等症状,痛泻要方是常用方剂;脾肾阳虚型,以久泻不止、五更泄泻、形寒肢冷等为主症,可采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
2.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促进炎症吸收和溃疡愈合,还能避免口服药物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多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敛疮作用的中药。如黄柏、黄连、苦参等清热解毒;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白及、珍珠粉等生肌敛疮。
3.针灸治疗
体针常选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位。足三里为强壮要穴,可调节胃肠功能;天枢是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腑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通调肠腑;大肠俞为背俞穴,与天枢相配,可调理大肠气血。针刺手法根据证型虚实而定,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