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在病程、症状、检查以及治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病程
急性乙肝病程通常为半年,若半年后未治愈且乙肝表面抗原仍为阳性,可能转为慢性乙肝。
2、症状
急性乙肝症状较为明显,如体力不支、食欲减退、进食减少,甚至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慢性乙肝一般症状较急性乙肝轻,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但若恶化会出现长期或反复的恶心呕吐、尿黄、肝掌及蜘蛛痣等症状。
3、检查
急性乙肝常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明显等情况,还可能出现黄疸。慢性乙肝的转氨酶水平通常较急性乙肝低。
4、治愈率
成年人感染急性乙肝多数可治愈,即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及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血液中出现乙肝表面抗体,仅小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治疗手段有限,治愈几率较低,多数可能需长期治疗,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表面抗原转阴、出现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等临床治愈情况。
感染急性乙肝后,应及时休息并进行保肝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避免转为慢性乙肝,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干扰素等进行抗病毒治疗,促使病毒转阴、表面抗原转阴,达到治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