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被误诊为肝血管瘤或肝囊肿,但通过综合检查可鉴别。
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均为肝脏良性病变,影像学表现与肝癌有重叠可能。肝血管瘤在超声下呈高回声团,CT增强可见“快进慢出”强化特征;肝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CT呈水样低密度影。而肝癌(尤其是小肝癌)超声可能显示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CT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若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如血管瘤合并出血、囊肿内壁不规则时,可能与肝癌混淆,尤其基层医院设备分辨率较低时易误判。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病理活检是鉴别关键。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常升高,而肝血管瘤、肝囊肿AFP多为阴性;若AFP阴性但影像学可疑,需进一步行磁共振成像(MRI),肝癌在MRI的DWI序列呈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多无此表现。最终确诊需靠肝穿刺活检,肝癌细胞可见异型性增生,而血管瘤由异常血管构成,囊肿壁为纤维组织,无癌细胞。
为避免误诊,建议对可疑病灶采用多种检查手段,比如超声筛查后,用CT/MRI增强明确血供特征,结合AFP等标志物,必要时活检。尤其对有乙肝/丙肝病史、肝硬化的高危人群,发现肝脏占位时需高度警惕肝癌,切勿因影像学疑似良性病变而忽视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