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耳聋的原因包括机械性损伤、代谢紊乱、血供障碍、耳蜗微循环障碍等。
1.机械性损伤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强大的声波冲击鼓膜,使鼓膜产生剧烈振动,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同时,声波还会通过听小骨传至内耳,引起内耳淋巴液剧烈波动,使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受到过度刺激,造成毛细胞的损伤或死亡。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重要结构,一旦受损,就无法正常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2.代谢紊乱
噪声可使内耳血管痉挛,导致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影响毛细胞的正常代谢。同时,噪声还会引起内耳组织内代谢产物的堆积,如乳酸等,这些代谢产物会对毛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进一步损害毛细胞的功能,引发听力障碍。
3.血供障碍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尤其是内耳血管收缩更为明显,导致内耳缺血、缺氧。内耳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会使内耳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影响听力功能,严重时可导致耳聋。
4.耳蜗微循环障碍
噪声可引起耳蜗微循环内红细胞凝聚、血流变慢,形成微血栓,阻塞耳蜗血管,导致耳蜗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影响听力。此外,噪声还可能影响耳蜗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使血液黏度增加,进一步加重耳蜗微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