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需与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结核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1.腰椎管狭窄症
以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特征,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麻木、无力,弯腰或坐立休息后缓解,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多与腰部姿势相关,且可能伴随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梨状肌综合征
坐骨神经受梨状肌卡压引发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但无腰部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全程放射性疼痛形成对比。
3.腰椎结核
多见于青少年,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影像学可见椎间隙狭窄及骨质破坏,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神经压迫表现不同。
4.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疼痛,逐渐累及脊柱,后期出现“竹节样”改变,血沉增快,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侧神经根受压症状及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
5.腰椎肿瘤
包括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腰痛,夜间疼痛加剧,影像学可见椎体骨质破坏或软组织肿块,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退行性改变本质不同。
如果患者出现腰痛、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