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症状包括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黄疸症状、全身症状等;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治愈。
一.症状
1.肝区不适
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或右季肋部有隐痛、胀痛或刺痛等不适感,疼痛程度不一,一般在劳累、情绪波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2.消化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这是因为乙肝病毒侵犯肝脏后,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黄疸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大便颜色变浅。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
4.全身症状
患者常感到极度乏力,精神萎靡,容易疲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还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伴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二.是否能治愈
急性乙肝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攻击,经过积极的治疗和自身的免疫调节,大部分患者能够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恢复肝功能正常,并且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不再复发。
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转为慢性乙肝,这与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感染病毒的剂量和毒力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就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