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生活方式干预、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症管理等。
1、抗病毒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乙肝治疗的核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常用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需根据患者病毒载量、肝功能及基因型选择,长期用药可延缓肝硬化和肝癌发生。
2、定期监测与随访
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动态评估病情进展。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毒耐药、肝纤维化或肝癌早期迹象,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生活方式干预
严格戒酒、避免滥用药物,减少肝脏代谢负担;均衡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控制体重预防脂肪肝叠加损伤。
4、免疫调节治疗
干扰素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清除病毒,适用于年轻、无肝硬化且病毒载量较低的患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用药,同时密切监测血常规及甲状腺功能,及时处理发热、脱发等副作用。
5、并发症管理
针对肝硬化患者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脉压力;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肝脏增强CT或MRI筛查,早期手术切除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慢性乙肝需长期规范化管理,通过药物控制、定期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结合,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切勿轻信偏方或擅自停药,若出现乏力、黄疸、腹水等症状,应立即前往肝病专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