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
1.血液传播
这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是传播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尚未对献血源进行丙肝病毒筛查的时期,此类传播较为常见。此外,共用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针具,会导致病毒通过血液直接进入体内引发感染。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牙科器械、手术器械、针灸针等,也可能造成丙肝病毒的传播。纹身、纹眉、穿耳洞等操作中,如果使用的器具被污染且未彻底消毒,同样存在感染风险。
2.性接触传播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会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触过程中,如果皮肤或黏膜出现微小破损,病毒就可能通过破损处进入健康人体内。多个性伴侣、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等情况,会增加丙肝性接触传播的风险。
3.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但是,母婴传播的概率相对较低,约为2%~8%。如果母亲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母乳喂养会增加丙肝传播的风险,但如果母亲乳头有破损出血,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以避免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给婴儿。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品等,不会传播丙肝病毒,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