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1.临床症状
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为隐匿性发作,初期为轻度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在休息或夜间也会出现。关节僵硬也是常见症状,多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出现,活动片刻后僵硬感会减轻,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摩擦音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手指关节赫伯登结节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骨关节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典型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出现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畸形等。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可发现早期的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等,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CT检查则对骨性结构的显示更清晰,可用于评估关节内骨折、骨赘的大小和位置等。
3.实验室检查
骨关节炎患者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通常正常,这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有所区别。关节液检查可见关节液清亮、黏稠度正常或略降低,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无细菌感染迹象。此外,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骨关节炎血清标志物,但一些研究发现,软骨代谢相关的标志物可能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变化,有望成为未来辅助诊断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