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特点包括传染性强、慢性化倾向高、易发生基因变异、免疫逃避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等。
1、传染性强
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者体液(如血液、精液、乳汁)含病毒,共用注射器、纹身或无保护性行为等均可能感染。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传播,但需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血液或伤口。
2、慢性化倾向高
90%新生儿和30%成人感染后转为慢性携带者,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可能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长期感染者肝癌风险增加百倍以上。
3、易发生基因变异
病毒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复制中易突变,产生耐药株或疫苗逃逸株。例如,前C区突变导致HBeAg阴性感染,S区变异使疫苗保护效果下降,增加治疗和防控难度。
4、免疫逃避机制复杂
病毒通过下调肝细胞MHC-I类分子表达、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等方式逃避免疫清除。HBeAg诱导免疫耐受,X蛋白干扰天然免疫应答,导致慢性感染难以自愈。
5、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
现有药物(如核苷类似物、干扰素)仅能抑制病毒复制,无法彻底清除肝细胞核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停药后病毒可能重新激活,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复发风险高。
乙肝病毒因上述特性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或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乙肝标志物阳性,应立即到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通过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