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甲肝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至黄疸消退、症状缓解,急性重症者需绝对卧床以减轻肝脏负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早期以米粥、蔬菜汤等流食为主,待食欲恢复后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及维生素摄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同时需严格隔离,防止粪-口途径传播,患者餐具、排泄物需单独消毒处理。
2、药物治疗
以保肝、退黄、降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复方甘草酸苷(改善肝功能异常)、茵栀黄口服液(降低胆红素)、熊去氧胆酸(缓解胆汁淤积)。若出现恶心呕吐,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发热时优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退烧药。
3、物理治疗
通过推拿、针灸辅助缓解症状。推拿可选取腹部(促进消化)、背部(缓解乏力)等部位,配合肝俞、足三里等穴位针灸,以疏肝利胆、调节气血。此外,中药灌肠(如茵陈蒿汤)可通过直肠给药,辅助退黄、通便,适用于黄疸持续或便秘患者。
4、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以“清热利湿、解毒疏肝”为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多用茵陈蒿汤加减,配合柴胡疏肝散等方剂。食疗方面,推荐薏米、绿豆、山药等健脾利湿食物,忌食海鲜、生冷食品。中医治疗需与西医协同,不可替代抗病毒或保肝药物。
5、手术治疗
仅用于极少数重症患者,如急性肝衰竭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需行肝移植;胆汁淤积严重者可考虑血浆置换术。手术风险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甲肝具有自限性,但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皮肤严重发黄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肝衰竭。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调整用药方案。切勿轻信“偏方”或自行停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