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手术操作步骤包括术前检查、麻醉方式、切口选择、矫正偏曲、缝合与填塞等。
1.术前检查
手术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以评估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同时,要进行鼻部的专科检查,如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等,精准了解鼻中隔偏曲的程度、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麻醉方式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在鼻腔黏膜表面喷洒麻醉药物,同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但鼻腔感觉麻木无痛。全身麻醉则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让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手术,适用于对手术恐惧、不能配合局部麻醉或手术较为复杂的患者。
3.切口选择
医生会在鼻中隔左侧或右侧黏膜做切口,通常选择在鼻中隔前端靠近鼻前庭的皮肤黏膜交界处,切口呈弧形或“L”形。切开黏膜后,分离黏骨膜,暴露鼻中隔软骨和骨组织,为后续的矫正操作创造条件。
4.矫正偏曲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对于软骨性偏曲,可切除偏曲的软骨;对于骨性偏曲,则使用咬骨钳、骨凿等工具去除偏曲的骨质。在矫正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正常的鼻中隔结构,维持鼻腔的正常通气和支撑功能,同时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和周围重要结构。
5.缝合与填塞
矫正完成后,将分离的黏骨膜复位,对切口进行缝合。然后在鼻腔内填塞膨胀海绵、凡士林纱条等填塞物,其作用是压迫止血、防止鼻腔黏膜粘连,促进伤口愈合。填塞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取出。
如果被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且出现持续性鼻塞、反复鼻出血、头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