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且咳嗽无力,痰液清稀。这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脾肺气虚时,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津液凝聚成痰,导致咳嗽咯痰。从年龄角度看,儿童脾肺气虚时咳嗽可能更为频繁且恢复较慢,因为儿童脏腑娇嫩,脾肺功能相对较弱;对于老年人,脾肺气虚导致的咳嗽往往病程较长,与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肺气不足相关。
2.气短
稍微活动后就出现气短的情况,活动耐力下降。肺主气,司呼吸,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肺气虚则气的生成不足,宗气亏乏,故活动时气短明显。不同性别方面,女性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脾肺气虚时气短表现可能相对更易被忽视,但本质是气的不足导致呼吸功能受影响。
3.易感冒
由于肺主皮毛,卫外不固,脾肺气虚则卫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所以容易反复感冒。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肺功能就较弱,再加上脾肺气虚,更容易频繁感冒,且感冒后病情恢复较慢,因为脾肺气虚影响了正气的恢复能力。
4.食欲不振
食量减少,饮食无味。脾主运化,脾肺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所以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从年龄看,幼儿脾肺气虚时食欲不振较为常见,因为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不当等容易导致脾肺气虚进而影响食欲;在生活方式上,过度节食的人群,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肺气虚,出现食欲不振;对于有胃肠道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本身脾胃功能就差,再加上脾肺气虚,食欲不振的症状会更明显。
5.腹胀
进食后腹部胀满不适,尤其在进食较多食物后更明显。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运化失职,食物停滞于中焦,气机不畅,故出现腹胀。不同性别中,女性在经期前后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脾肺气虚导致的腹胀可能会有一定波动;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的人,更容易出现脾肺气虚性腹胀,因为精神压力和熬夜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另外,脾主运化水湿,脾肺气虚则水湿运化失常,水湿下注肠道,导致大便溏薄。年龄方面,老年人脾肺气虚时大便溏薄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脾肺气虚进一步影响水湿代谢;在病史方面,患有慢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患者,脾肺气虚会加重肠道的湿浊情况,导致大便溏薄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