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耳鸣的现象该采取远离噪音环境、调节压力与情绪、改善耳部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饮食习惯等措施进行处理,耳鸣常用的药物包括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局部麻醉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一、处理方法
1、远离噪音环境
长期暴露于高分贝噪音(如施工场所、KTV)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加重耳鸣。建议佩戴降噪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刺激,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音量控制在60%以下,每日使用不超过1小时。
2、调节压力与情绪
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可能通过神经机制放大耳鸣感知。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或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缓解压力,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身体疲劳。
3、改善耳部血液循环
局部按摩可促进耳周血液循环:用掌心轻揉耳廓前后,或用食指与中指夹住耳垂上下拉动,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久坐,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颈部和肩部。
4、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影响内耳血供,导致耳鸣。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和遵医嘱管理指标,减少血管病变对听力的潜在损害。
5、调整饮食习惯
减少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摄入,这些物质可能刺激神经系统,诱发或加重耳鸣。增加富含锌(如坚果、海鲜)、镁(如深绿叶菜、豆类)的食物,有助于维护听觉神经功能。
二、常用药物
1、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如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内耳血流量,缓解因血供不足引起的耳鸣,尤其适用于伴随头晕、听力下降的血管性耳鸣患者,需按疗程规律服用。
2、营养神经类药物
甲钴胺、维生素B1等能促进神经修复,改善内耳神经传导功能,对神经性耳鸣(如噪音损伤、老年性耳聋继发)有一定辅助作用,通常需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效果因人而异。
3、抗焦虑/抑郁药物
若耳鸣与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相关,医生可能开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或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减轻主观耳鸣感知,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4、局部麻醉药物
利多卡因可通过阻断听觉神经异常放电缓解耳鸣,多用于急性耳鸣或手术前短期控制,常见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或鼓室内注射,需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自行使用。
5、激素类药物
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内耳炎症和水肿,适用于突发性耳聋伴耳鸣、自身免疫性耳病等,需短期、小剂量使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耳鸣药物需严格根据病因和类型选择,切勿自行购药或调整剂量。若用药后出现耳痛、持续眩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