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科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发,经直接接触等传播,病毒侵入表皮细胞致病变,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异,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于躯干等部位,初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半球形丘疹、肤色或淡红色,渐大且表面光滑中央有脐凹可挤出软疣小体,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儿童治疗需轻柔,成人性活跃人群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以防交叉感染。
一、发病机制
传染性软疣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引发,MCV属痘病毒科。病毒主要经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自体接种(如搔抓后病毒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性活跃人群还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侵入表皮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增殖,致使细胞病变,进而形成皮损。不同人群因接触方式差异,感染风险有别,儿童易通过公共设施等间接接触感染,成人则可能因性接触增加感染几率。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于躯干、四肢、面部等部位。初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半球形丘疹,肤色或淡红色,逐渐增大至5-10mm,丘疹表面光滑,中央有脐凹,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软疣小体)。不同个体因免疫状态等因素,皮损表现存在差异,免疫功能低下者皮损可能更多。
三、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如用镊子挤出软疣小体后涂碘酊防感染;或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疣体坏死脱落;还可运用激光治疗,利用热能破坏疣体。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治疗时需轻柔操作,因儿童皮肤娇嫩,避免造成过多损伤;成人中性活跃人群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