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是血清总钙或游离钙浓度异常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障碍、肾衰竭、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心血管系统表现、骨骼表现,儿童需关注骨骼神经发育并补充钙维D,老年人多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相关需监测血钙等及注意药物影响。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浓度低于2.2mmol/L或血清游离钙浓度低于1.0mmol/L的病理状态。
病因分类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如手术损伤甲状旁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使血钙降低。
2.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障碍: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肝脏、肾脏疾病影响维生素D活化,均可引起钙吸收障碍,导致血钙降低。
3.肾衰竭:肾脏排磷减少,血磷升高,抑制1,25-二羟维生素D合成,影响钙吸收,同时肾功能受损致钙排泄增加,引发低钙血症。
4.急性胰腺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与血钙结合形成钙皂,导致血钙降低。
临床表现
1.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常见手足抽搐、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出现惊厥、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甚至癫痫发作,儿童患者可能因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影响正常活动。
2.心血管系统表现:可出现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等,老年人需警惕心血管事件风险。
3.骨骼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出现佝偻病、骨骼畸形等;成人可表现为骨痛、骨质疏松等。
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低钙血症可能影响骨骼生长与神经发育,需关注维生素D摄入与日照情况,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避免因钙缺乏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老年人:多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等相关,需定期监测血钙、肾功能及甲状旁腺功能,注意药物对钙代谢的影响,如某些利尿剂可能影响钙排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