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环状DNA病毒,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致皮肤黏膜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性活跃人群易感染;高危型持续感染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性生活早、多性伴侣、免疫低下者风险高,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最主要
低危型HPV: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皮肤黏膜的良性病变,例如常见的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以尖锐湿疣为例,它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好发于生殖器和肛周等部位,表现为局部出现乳头状、菜花状或颗粒状的赘生物。大量研究表明,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病变一般具有自限性,但也可能复发。从年龄角度看,性活跃期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感染低危型HPV,因为此阶段的人群性接触机会较多。
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女性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高危型HPV16、18型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高危型HPV感染人体后,病毒基因组中的致癌基因E6、E7会干扰人体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使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癌症。在年龄方面,性生活开始较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相对较高。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高危型HPV后,部分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但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就更容易发生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
HPV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无防护的性行为中,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进行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则是指接触了被HPV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浴巾等可能导致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母婴传播是指胎儿在通过感染HPV的母亲产道时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