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乳腺炎哺乳期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引发的乳腺炎症,有局部红肿胀热痛及可触及硬块、全身发热寒战等表现,可依症状体征初步诊断,通过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辅助,需保持乳头清洁、采用正确哺乳姿势及时排空乳汁、避免乳头损伤,发病时及时就医,优先非药物干预且用药需遵专业医生指导以保自身及婴儿安全。
一、定义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女性在哺乳期发生的乳腺组织炎症,多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因素引发,是哺乳期常见的乳腺疾病。
二、发病原因
1.乳汁淤积:乳头发育不良(如过小、内陷)可阻碍乳汁排出,哺乳姿势不当、未及时排空乳汁等均易导致乳汁淤积,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
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经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加剧,乳房可触及硬块。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
四、诊断方法
1.症状与体征:依据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发热等表现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感染存在。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有无脓肿形成,明确病变范围。
五、预防措施
1.保持乳头清洁:哺乳期需注意乳头卫生,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细菌滋生。
2.正确哺乳:采用正确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接乳头良好,及时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
3.避免乳头损伤:哺乳后可涂抹少量乳汁于乳头,起到保护作用,若出现乳头破损,需及时处理。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为特殊人群,发病时需格外关注。若出现乳腺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局部热敷、调整哺乳方式等促进乳汁排出。同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遵循专业医生指导,以保障自身健康及婴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