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一般治疗(幼儿脱肛多可自愈,成人要治相关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注射治疗(注射硬化剂,要考虑人群差异及并发症风险);手术治疗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适用于Ⅱ度、Ⅲ度患者,需考虑不同年龄患者情况)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适用于部分患者,要考虑性别、生活方式等对手术及恢复的影响)。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于幼儿脱肛,多可自愈,应注意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直肠复位,取俯卧位,用胶布固定双臀等。因为幼儿盆底肌发育不完善,随着生长发育可能自行好转。成人脱肛患者也应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肛。
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蹲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腹压对直肠的影响,预防脱肛加重或促进恢复。
2.注射治疗:
将硬化剂注射到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周围,使黏膜与肌层、直肠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常用的硬化剂有5%石炭酸植物油等。该方法适用于轻度完全性直肠脱垂,对于儿童患者,注射治疗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考虑药物对其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成人患者在选择注射治疗时也需权衡利弊,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坏死等风险。
二、手术治疗
1.直肠悬吊固定术:
通过手术将直肠悬吊固定,加强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支持作用。适用于Ⅱ度、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和术后恢复需考虑年龄差异带来的身体机能不同。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包括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则要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2.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术):
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层,使脱垂的直肠复位。该手术适用于部分直肠脱垂患者。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其盆腔解剖结构与男性的差异对手术操作的影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术后恢复期间需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利于手术部位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