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多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由乳汁淤积伴细菌入侵引发,病因包括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临床表现有局部胀痛红肿热痛等及全身发热寒战等,诊断依据病史症状、血常规及超声,治疗需去除病因、抗感染,脓肿时切开引流,哺乳期要注重乳头清洁等,非哺乳期需排查基础疾病。
一、定义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由乳汁淤积伴细菌入侵引发。
二、病因
1.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病因,乳汁未及时排空,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初产妇乳头发育不良(如过小、内陷)易致婴儿吸乳困难,从而引发淤积。
2.细菌入侵: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菌可经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乳腺组织,也可因婴儿含乳睡觉致细菌直接侵入乳管。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乳房出现胀痛、红肿、热痛,随病情进展可形成边界不清的硬结,皮肤温度升高,压痛明显。
2.全身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至38℃~39℃甚至更高,严重时可并发脓毒症。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依据哺乳期女性乳房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的病史及表现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乳房肿块是炎症还是脓肿,可发现脓肿的位置、大小等。
五、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哺乳期女性需及时排空乳汁,可通过频繁哺乳、吸奶器吸乳等方式,避免乳汁淤积加重。
2.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用药前可留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
3.脓肿处理:形成脓肿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手术应选择波动感明显处,必要时做对口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需注重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及时纠正乳头内陷等问题,哺乳时要让婴儿充分含接乳头,确保乳汁排空,若出现乳头破损应及时处理,防止细菌入侵。
2.非哺乳期女性: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导管扩张、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潜在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