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及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病变,病因有细菌感染致肛腺阻塞蔓延、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有肛周持续疼痛红肿等局部及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超声等辅助检查,治疗需手术切开引流加抗感染,预防要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积极治基础病,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儿童要保持肛周清洁防感染扩散。
一、定义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本质是细菌感染引发的局部化脓性病变。
二、病因
1.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肛腺阻塞感染蔓延所致。肛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若粪便堵塞肛腺导管,易引发感染并向周围间隙扩散形成脓肿。
2.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机体抵抗力弱,易受细菌侵袭引发肛周脓肿。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肛周出现持续性疼痛、红肿,病变处有压痛性肿块,随着脓肿增大,疼痛加剧,行走或坐立受限;部分患者病变部位可触及波动感。
2.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乏力等全身感染表现。
四、诊断
1.体格检查:肛周视诊可见红肿区域,触诊可发现压痛性包块,部分可触及波动感。
2.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脓肿的位置、大小,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
1.手术治疗:一旦确诊,多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及时排出脓液以缓解症状,防止感染扩散。
2.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由专业医师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
六、预防
1.保持肛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局部卫生,避免粪便残留引发感染。
2.避免久坐:适度活动,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降低感染风险。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肛周脓肿发生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易加重肛周感染,应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循糖尿病治疗方案。
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肛周清洁,避免让儿童搔抓肛周,以防感染扩散,同时观察儿童肛周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