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即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病因有幼儿骶骨弯曲未全形成、老人组织器官退化及长期便秘等致腹压增加,初期排便时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进展时脱出频大需手推等,通过询问病史、直肠指检等诊断,非手术治疗幼儿多自愈、成人轻度可保守,手术用于非手术无效者,幼儿需关注生长发育等,老年人要管基础病等。
一、脱肛的定义
脱肛即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黏膜脱垂)或全层(完全性直肠脱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分析
(一)解剖因素
1.幼儿时期:骶骨弯曲度尚未完全形成,直肠较垂直,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较弱,易发生脱垂。
2.老年人:组织器官退化,盆底肌肉松弛,直肠周围结缔组织薄弱,易出现直肠脱垂。
(二)腹压增加因素
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等,均可使腹压持续增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三、临床表现
(一)初期表现
排便时可见肿物自肛门脱出,初期较小,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进展表现
随着病情发展,肿物脱出频率增加、体积增大,需用手推回甚至咳嗽、站立时即可脱出,还可伴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失禁、黏液流出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直肠指检(可评估肛门括约肌张力等)、肛门镜检查(观察直肠黏膜情况)等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借助排粪造影等辅助检查进一步判断直肠脱垂的程度。
五、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幼儿直肠脱垂:多可随生长发育自愈,应注意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排便用力,积极治疗腹泻、便秘等。
2.成人轻度直肠脱垂:可通过改善排便习惯、强化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等保守措施缓解症状。
(二)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脱垂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术式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评估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幼儿
需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因长时间排便用力加重脱垂,家长应协助培养规律排便习惯,积极防治腹泻、便秘等影响排便的疾病。
(二)老年人
需重视基础疾病管理,如积极控制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可致腹压增加的疾病,同时注意保持合理饮食,避免大便干结,以降低直肠脱垂发生或加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