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症可致经期出现月经量增多可能引发贫血并影响生活生育、经期延长情况,疼痛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前1周始经期第1天最剧,部位下腹深部腰骶部可放射,机制与异位内膜出血刺激等相关)及非经期慢性盆腔痛(与异位病灶刺激有关,久坐等可加重),还约有部分患者合并不孕与子宫环境等改变相关。
一、经期异常表现
1.月经量增多:约2/3的子宫肌腺症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情况,这与子宫肌层增厚、子宫收缩不良等因素相关,长期月经量增多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月经量增多的程度可能因个体激素水平等差异有所不同,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月经量多影响日常生活及生育相关方面。
2.经期延长:部分患者经期可超过7天,持续时间较正常月经周期延长,与子宫肌腺症导致子宫收缩功能紊乱等病理改变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机体整体状况不同,经期延长的表现也会有差异,同时有相关病史的患者更需关注经期时长变化。
二、疼痛症状
1.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月经来潮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疼痛剧烈需服用止痛药,其机制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及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不同性别患者痛经感受可能因体质等有别,育龄期女性痛经可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更显著,有相关病史者痛经表现可能更具特征性。
2.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下腹坠胀、隐痛等慢性盆腔痛症状,可能与盆腔内异位病灶持续刺激有关,年龄增长可能使慢性盆腔痛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有变化趋势,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等可能加重盆腔充血,间接影响慢性盆腔痛的表现,有子宫相关病史者需留意非经期盆腔是否有异常坠胀感等情况。
三、其他相关症状
1.不孕:约30%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合并不孕,可能与子宫环境改变、输卵管蠕动异常等因素有关,对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不孕是较为重要的症状表现,不同年龄育龄女性因生殖系统功能差异,不孕受子宫肌腺症影响的程度不同,有相关病史且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更应重视不孕这一症状相关排查。